- 相關推薦
《歡樂的潑水節(jié)》教后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樂的潑水節(jié)》教后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樂的潑水節(jié)》教后反思1
這篇課文描寫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jié)的熱鬧情景。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都透出濃濃的歡慶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引導學生如何從文本中感受傣族人民盼望過節(jié)的急切,歡度節(jié)日的喜悅是本課的重點。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讀為主,渲染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節(jié)日的歡樂。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ㄒ唬┮龑W生進行角色參與,如:說說你是怎么準備的,為什么活動還沒開始你就早早地來了,引導學生體會傣族人民盼望過潑水節(jié)的那份急切的心情。在處理潑水的那部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盡情地潑一潑,并設計了幾個談話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豐富學生的語言。你想把水潑向誰,為他送上怎樣的祝福。我的用意十分明確,就是為了入情入境,讓學生借助表演,借助談話讀好文字,讀出文字中蘊含的那份喜悅,感受人們的`那份熱情。但目的明確,實際效果總與我理想中的境界相差一截。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能不高興呢!”我提醒學生這是一句感嘆句,可學生始終沒有讀出感嘆的語氣,指名讀,示范讀后,還是沒有到位。我想學生并沒有像我理想中的那樣,情緒并沒有調(diào)動起來,我想與我的情緒也有關系,我并沒有熱情飽漲地參與進去,言語還不夠有煽動性。
。ǘ┰诮虒W中我以視頻出示的方式,讓學生感受一下潑水的熱鬧場面,同時也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但這里指導不夠細致。在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一段資料,引導學生用上課文中的表達方式,指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規(guī)范積累語言。如:“大家互相追趕,你用水槍向我身子上射,我拎桶往你頭上澆……”指導學生把話說具體,說形象,借助課文的表達指導學生觀察,學會表達。
上完課感受最深的是我的教學想了很多,但具體實施起來還不夠細致,上得不夠到位。
《歡樂的潑水節(jié)》教后反思2
《歡樂的潑水節(jié)》是一篇文志彬美的教材。課文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jié)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到了。第二自然段祥寫了人們互相潑水的情景及象征意義。第三自然段寫人們唱歌跳舞、賽龍舟、放焰火直到深夜。因民族的差異,學生對潑水節(jié)知之甚少,所以怎樣再現(xiàn)節(jié)日氣氛,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傣族人民過節(jié)的歡樂心情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授本課時,我做了一些處理。
一、創(chuàng)設情境趣味識字
低年級兒童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決定了情境教學的重要性,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并有效地保持這種情境,使之貫穿與課堂教學的始末。在教學中,從始至末,我都讓學生愉快地走進情境,品味傣族的異域風情。歌兒響起來,情緒拉上來。我?guī)е鴮W生乘上了飛機,逼真的飛機起航聲,帶著我們扶搖直上藍天,開始了愉快的旅程。乘著耳際回響的風聲和飛機穿過云際聲音,我們飛上了云霄,你們瞧:窗外飄來了許多生字寶寶。(不同顏色的云朵載著生字寶寶,從窗口飄過。)帶著新奇與渴望,同學們爭先恐后地以“我來讀――跟我讀――它是―――”“我來做――小博士,注意了――”這樣的句式將可愛的生字寶寶介紹給大家。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互”、“離”筆順書空,直觀形象,既突破難點又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在思想的交換中,學生們學會了分享知識,友好合作的學習方式,人格進一步完善。
二、創(chuàng)設情境走近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痹诮虒W中,為了讓學生走進傣族的異域人情,我讓嬌嫩欲滴的鳳凰花迎接了我們的小旅客們。影片中西雙版納的清晨醒來了,飄渺的晨霧散去,鳳凰花吮吸著大自然為它們準備的早餐,一個個小臉蛋紅撲撲的,粉嫩嫩的,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妖嬈。小露珠在它的花瓣上慢慢地滾著,滴進了草叢里,滾到了花蕊里。在以音色輕柔細膩、圓潤質(zhì)樸著稱的葫蘆絲音樂中,一切都是那樣美,同學們完全被感染了,似乎呼吸著那清新的大自然氣息,踏上了散發(fā)著芳香的泥土,耳聽著悠揚婉轉(zhuǎn)的絲竹之音,全身心感受著傣族的熱情與祝福。婀娜多姿的唯美形象、鮮艷欲滴的豐富色彩、輕柔曼妙的動聽樂音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精神生活平臺。思緒隨著音符跳動起來,熱情隨著邁進西雙版納的腳步高漲起來,那里不再是陌生的地方,在這樣的烘托下,那里變得親切起來。于是似乎就如身臨其境般走進了那里、走進了生活。
三、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感悟
李吉林老師曾說過: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所以,為學生巧妙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使學生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通過誦讀體會傣族人民過節(jié)時的歡樂心情。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放映了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jié)的錄象。歡快的音樂聲中,帶著香氣和花瓣的清水捎帶著祝福撒向每一個人。同學們顯得很激動,跳著蹦著,笑著拍手,他們完全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這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看到了什么?從哪里感受到人們的歡樂,把你的感受用讀表現(xiàn)出來。
于是,洋溢著歡樂的誦讀從一個個小精靈的嘴里傳揚開來。
重點段的掌握上,同學們觀察錄象,尋找歡樂;開展“潑水”活動,體悟歡樂;反復誦讀,升華歡樂,最后,真切體會到潑水的祝福涵義。在課堂的高潮中,學生齊讀第五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此句道出了潑水的涵義,在情境活動中,同學們相互祝福,饒有興趣地主動、和諧地進行交談,真切地送出祝福,愉快得接受祝福,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創(chuàng)生語言,培養(yǎng)了良好的交際能力和說話能力,將潑水節(jié)的內(nèi)涵內(nèi)化為自己的品質(zhì)和人格?偠灾w驗學習讓孩子追求文字以外的東西,追求理解、體驗語言符號所代表的生活場景,追求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認識、情感、態(tài)度和觀念的變化。
四、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延伸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是動作的開始。不僅是在第二自然段中我采用了活動體驗法,在第三自然段中,我也充分讓孩子動了起來。只是圖片和介紹并不能給孩子留下太多印象,情境再現(xiàn)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也非難事。我對此進行了嘗試。在介紹我國其他民族特有的一些節(jié)日時,苗族的龍船節(jié)與黎族的火把節(jié)我就組織進行了“再現(xiàn)”,參照屏幕上的圖片以及介紹,也來了這么一回,結果發(fā)現(xiàn)同學們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而且印象深刻。所以一切都要以興趣為先導,它可以使學生愉快、輕松地領略學習的樂趣。
創(chuàng)設情境,趣味學字,讓興趣貫穿始終;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生活,通過課本看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感悟,提升內(nèi)質(zhì)巧煉話;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延伸,做生活橋梁!皩W文如積沙”,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語文課程本身的特點,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使他們在情境中學會學習,在實踐中享受學習,與無形中提高自己的文質(zhì)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道德修為。
【《歡樂的潑水節(jié)》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分式》教后反思04-26
白鵝教后反思11-15
《約分》教后反思03-09
《掌聲》教后反思10-06
《雨后》教后反思03-14
《蝸牛的獎杯》教后反思08-01
《掌聲》教后反思【薦】10-07
《學棋》教后反思08-01
《西沙漁人》教后反思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