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結:34歲幼兒分享行為案例
難忘的工作生活已經(jīng)告一段落了,我們既增長了見識,也鍛煉自身,一起好好小結過去這段努力的時間吧。那么好的小結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結:34歲幼兒分享行為案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案例一:
銘銘今天早上帶來3塊巧克力,告訴我說這是給三個老師吃的。于是我接了過來,并對銘銘說;“謝謝你寶貝,真是個愛分享的好孩子!睘榱嗽囂姐戙懯欠裾娴脑敢獍亚煽肆o我吃,于是我撕開包裝正準備吃的時候,只見銘銘的小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他的巧克力。當我正準備放在嘴邊時,銘銘終于忍不住的說:老師能不能咬小口啊,我也想吃。
案例二:
樂樂今天早上帶來一盒“好多魚”高興的給老師說:“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游戲活動結束后我讓樂樂把他帶來的“好多魚”分給小朋友吃,只見樂樂毫不猶豫的拿起“好多魚”每個小朋友抓一把,因為班里的孩子較多,每人抓一把到最后樂樂只吃到一個“好多魚”,誰知道樂樂見自己只有一個“好多魚”時立刻又蹦又跳哭著說:“好多魚沒有了,我沒吃到好多魚”。
案例三:
六一兒童節(jié)即將到來,為了慶祝六一我們班讓每一個小朋友帶一個大風車來幼兒園裝扮教室,小不點也不列外,媽媽給她帶了一個七彩會發(fā)亮的大風車來幼兒園,風車特別漂亮,其它小朋友都掙著搶著看她的大風車。中午時間我把孩子們帶來的大風車掛到了墻頂上,裝飾完教室立刻變得特別漂亮,孩子們看后都特別高興激動,紛紛告訴好朋友說:這是我的風車,那是我的風車?墒堑搅朔艑W的時候,小不點非要把自己的大風車讓我從墻上摘下來帶回家,媽媽說:掛在教室裝扮教室多好看啊,其它小朋友的也都掛在上面沒有拿回家啊。小不點不愿意哭著鬧著非要拿回家,沒辦法我只好爬上去給摘下來還給了她。
通過3—4歲幼兒分享行為的調(diào)查,我們不難看出,雖然他們已經(jīng)入園快有一年的集體生活,大部分幼兒已萌發(fā)了分享意識,但它們的認知和行為完全脫節(jié),他們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分享。怎樣將3—4歲的幼兒從模糊的分享認知轉(zhuǎn)化成內(nèi)化的意識,以下是我的總結和做法。
一、使幼兒懂得“分享”其實不是失去,實際是互利。
因為分享本身就是一種親社會的行為,具有利他的性質(zhì)和目的。3—4歲的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分享的原因是他們誤認為分享就是“失去”,從而導致了他們害怕分享意識的產(chǎn)生。為此我們因多采取一些直觀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們知道原來分享實際上就是一種互利和享受。正如分級閱讀故事《好朋友》中所說的那樣:好朋友就要學會分享。
二、巧用在園過生日讓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
巧用有效渠道讓幼兒親自體驗分享的快樂。最近有很多孩子在幼兒園過生日,于是我借機問小壽星:你在家有幾個人陪你過生日?在幼兒園過生日快樂還是在家過生日快樂?在幼兒園過生日不僅得到全班小朋友的祝福,還讓大家一起品嘗到甜甜的蛋糕,感覺特別幸福。
三、創(chuàng)設情境給幼兒制造分享的機會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煩”讓幼兒通過實踐去學會分享。例如:在繪畫的時候每一桌只放一盒水彩筆,當有兩個孩子都需要紅色時候該怎么辦?戶外活動拍皮球,投放的皮球只有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只就需要兩人共同玩一個球,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們是如何處理問題的?在活動中教師及時表揚那些學會分享的幼兒,及時強化幼兒的分享意識。
四、故事滲透分享意識
幼兒通過故事的感染力學會分享。
在圖書角投放大量有關于分享行為意識的故事,幼兒通過自己閱讀圖書或通過教師講述故事從中得到熏陶,從而使幼兒的分享意識得到觸發(fā)。
五、榜樣示范法
教師和同伴是幼兒模仿的榜樣,孩子們會不經(jīng)意的從身邊的人和事中學會模仿。所以教師應把握時機為幼兒做好榜樣,帶動幼兒模仿和學習,從而學會分享。
五、家園共育
幼兒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但家園教育一致性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有些孩子在園能夠懂得分享,而在家中就是獨霸。為此我經(jīng)常與家長交流一些在家培養(yǎng)孩子分享意識的方法,并讓家長給孩子用獎勵小貼畫的的方式激勵孩子。
通過一年分享意識的教育與培養(yǎng),孩子們的分享意識明顯增強了,自覺分享的行為也逐漸形成了。我經(jīng)常會看見孩子們每天早上手里不是拿這玩具就是好吃的帶來幼兒園并說:”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每當聽見這句話我都會暗自高興,因為分享意識已經(jīng)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了,他們體會到了分享的正真含義,體會到了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和友誼!
【小結:34歲幼兒分享行為案例】相關文章:
幼兒行為規(guī)范03-15
糾正幼兒挑食行為的方法09-25
[精]幼兒行為規(guī)范03-15
(必備)幼兒行為規(guī)范03-16
父母應對幼兒行為的方法07-19
幼兒園案例與反思03-09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08-06
幼兒行為觀察記錄3篇05-29